法律咨询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法律咨询师 > 法律百科 > 正文

目录

1,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张志和743年在会嵇山阴出生。字子同,道号玄贞子,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不久明经及第,此时年仅16岁,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 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在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幸溺水身亡,张志和的一生有代表作《玄真子》、《大易》和《渔夫词》等著作。 扩展资料: 张志和曾经进士及第。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又喜欢游览,几乎走遍天下名山。著名大臣、鲁国公颜真卿和他是好朋友。真卿做湖州刺史时,每天和宾客们一起饮酒赋诗,志和善饮酒,连喝三斗也不会醉。 颜真卿一次出题《渔父词》,让大家共作,首作便是张志和的那首。真卿和别的宾客对此诗激赏不已,各有诗唱和,共赋成二十余首。 张志和又裁纸,依大家的诗意画成山水花鸟五幅,俱栩栩如生,又将大家做的诗词题在画面上,真卿等人无不表示叹服。 这些时间,颜真卿、张志和一行游览至平望,张志和酒酣高兴,玩起水戏来:铺张席子在水面上漂来漂去,人们只听到阵阵撑船声,又有白云和仙鹤飘飞在他头上。 真卿及其属官见到没有不惊异的。玩了—阵,张志和在水上向颜真卿挥手致谢,一边就冉冉上升,消失在云霄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2,张志和的生平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2.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
  张志和博士,动物保护专家,生于1965年。现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书记、研究员,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动物园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总局大熊猫保护管理咨询专家组成员,四川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四川省及全国青联委员。获“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
  张志和博士长期从事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及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及市级科研合作20项,成功组织和实施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现正主持国家“863”项目、平台建设项目、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和省市基础研究项目多项。并负责组织和实施成都与美国、日本的国际大熊猫合作繁育研究和科研合作项目。


  3.香港现代作家
  笔 名: 梅子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2
  民 族: 汉族

  福建福清人。196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福建将乐县宣传员、教师,1973年后历任香港世界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及昭明出版社职员、编辑,三联书店《香港》编辑部中文组长、文艺室副主任、策划编辑。香港作家联谊会第二届候补理事,香港作家联谊会第三届理事。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专著《老舍作品系年》、《李广田先生年表简编》、《肖乾年表简编》,编辑散文诗集《心漪集》等。


  4.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1958年生于河南邓州。古典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并学习书法艺术。1983年--1985年在许昌学院前身许昌师专中文系学习,1989年考入河南大学攻读古典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入北京师大师从启功先生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学位,并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现为国家行政学院历史文化专业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年来,出版《三国演义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学》等专著多部,主编《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史卷,发表论文近百篇。同时,出版书法专集《楷书毛泽东诗词》、《学生字帖》、《唐诗三百首》等,与自己的老师启功先生一样,创作了大量的书法内容和书法作品,诸多诗词和书法作品让人拍案叫绝!
  张志和博士在治学上遵从启功先生的教诲,在注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同时,注意做到文史哲贯通,对于古代历史尤其是古代政治 、政府管理以及传统哲学 、文化都注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关于《三国演义》一书的研究,张志和在近16年来,已经发表了20余篇相关的有深度的研究文章。他认为,该书不仅仅是一部长篇小说,对该书的研究,首先具有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亦即这个民族的特性。他所包含的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等方面的内容,在今天,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经世致用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对于在市经济大潮中进行"商战"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应当是一部必读书。但怎样解读这部大书,从中汲取有意义 有价值的东西,却需要有新的角度和心得深入的思考近年来,张志和博士就这些方面的先后在《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以及众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不少被报刊转载或转摘,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志和已有16中著作出版,不久,还将出版一部研究《三国演义》的学术专著。

  我国决定发射神六的消息传来,张志和博士忍不住喜悦激动之心和企盼民族复兴之情,特别为之创作了“飞天梦圆”的大字巨作,并赋诗:“琼楼玉宇竟如何,且驾神舟问嫦娥。苏子若知今日事,应削旧词赋新歌”。 经过严格筛选,这一展示中华文化精神的诗书合璧之佳作,已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


  5.川军起义将领

  张志和(1894—1975)原名清平,四川邛崃人。保定军校第二期毕业,川军将领。
  1894年8月生于邛崃县临邛镇。1908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西安陆军第二中学,1912年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军校期,1916年毕业。长期在川军中任职,历任连、营、团长、刘文辉司令部参谋等职。1927年1月任24军政治部主任兼第6混成旅旅长。同年加入中共。1928年秋任中共四川省委军委委员。1929年任24军暂编第1师副师长兼第2混成旅旅长。1930年9月被开除党籍。1933年回乡寓居。1937年9月赴延安,1938年4月,任第30集团军参谋长,8月兼30集团军战地军官训练团副团长,后辞职回川。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9年赴雅安,协助刘文辉起义。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民盟中央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5年10月在北京因车祸逝世,享年81岁。1979年2月,右派问题被平反,1981年2月将张志和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著有《抗战必胜论》、《现代战争论》(笔名李凡夫)、《军事与政治》。

  6.宗教人士(修士)
  洗名斐理,山西临县善庆峪人,生于光绪六年(一八八○)。修生中奉教时间最短的要算志和这家,从他的父母才开始信教,但是信仰诚笃,守诫规很严谨。这家的后代,几乎全为教会服务。好树才结佳果,好果子才能证明树是好的。
  十六岁那一年,孙嘉播神父保送志和进洞儿沟小修院,他的天资虽然中等,可是他抱定别人读一遍自己百遍的决心。因此只过了二年,就和王锐、张焕两位一样升入了大修院。他过人的长处是温良诚实,表里如一;守规尽职,出乎自然,临深履薄,行所当行。
  庚子年六月二十八日,他没有离开大修院。七月九日午后,他正和其他修生游玩时,突然被匪兵一并拿住,跟主教们一起殉难,年仅二十岁。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十一月二十四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宣张志和及其他殉道者为真福。二OOO年十月一日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他与百余位中华殉道真福宣为圣人。

3,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张志和(唐)
  (约730~约810)
  李理的爹爹,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后弃官迁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祁山镇)之石山坞。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张志和在润田居住多年,因为他的缘故,后人遂将润田称作张村庇。张村庇在祁城西10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旧时村中有八景,多与张志和有关,惜因岁月流逝,八景不复存在。离小村不远,绿荫四合中有一小池塘,据说当年张志和常在此垂钓。前些年,有人经过考证后认为:张村庇村口的那座山,即是《渔歌子》中所说的“西塞山”。此说未必可信,但不管怎样,倒是给小村增添了无数诗情画意。《渔歌子》在成诗不到20年就在日本广为流传,连当时的天皇都有和诗。

4,张志和有哪些作品

1、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2、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5,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代诗人张志和简介

你好!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 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语中。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张志和诗作 《渔父·钓台渔父褐为裘》、《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自歌》、《平原留题》、《滥仙》 《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 《空洞歌》 《太寥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父·霅溪湾里钓鱼翁》、《渔父·松江蟹舍主人欢》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自叙·世事艰难如意少》 希望对你有帮助

6,张志和的人物评价

●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 唐·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宾。於戏!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欤? ● 明·董其昌《画旨》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唐七律隽》玄真自称烟波钓徒,此盖借淮父以自写照,而成绝妙好辞。语意惊拔,有目空千古之慨。与少陵暮归之作,同一格调,而尤觉超妙,以襟度洒落故也。然少陵是用世人,玄真是出世人。出世用世原有两种不同,出世者本无用世心,用世人作不得出世语。

7,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1.唐代诗人
  (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张志和简介

  1.宋代诗人
  (约730~约810)
  宋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9,张志和的资料

  .张志和(唐)
  (约730~约810)
  李理的爹爹,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后弃官迁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祁山镇)之石山坞。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
  张志和在润田居住多年,因为他的缘故,后人遂将润田称作张村庇。张村庇在祁城西10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旧时村中有八景,多与张志和有关,惜因岁月流逝,八景不复存在。离小村不远,绿荫四合中有一小池塘,据说当年张志和常在此垂钓。前些年,有人经过考证后认为:张村庇村口的那座山,即是《渔歌子》中所说的“西塞山”。此说未必可信,但不管怎样,倒是给小村增添了无数诗情画意。《渔歌子》在成诗不到20年就在日本广为流传,连当时的天皇都有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