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林妙可事件,李开复做错了什么?
- 2,谁知道李开复老师的成长经历?
- 3,李开复其人生平
- 4,李开复是谁啊?
- 5,请问李开复的父亲是谁?
- 6,林妙可事件是什么
- 7,林妙可受辱事件是怎么回事?
- 8,李开复回复十问
- 9,介绍一下李开复。
1,林妙可事件,李开复做错了什么?

有机会你们也试试自己动手抻面。然而一些人却在评论中不怀好意地留言“林妙可下面真好吃”,“我喜欢看林妙可下面”…… 林妙可作为未成年人,她未必能一下子明白这些话带有调戏的味道,但她的微博账号是她和她的妈妈共同使用的,妈妈当然能读懂这些评论的弦外之音。于是林妙可的妈妈气愤不过,使用林妙可的微博账号接连发布如下两条微博:“建议新浪微博及时过滤这里的空气,使这里的天蓝起来。”“我们来这里安家就应该受到新浪的保护。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就应除根,不准他在网络生存,不准他污染网络空气。新浪你能做到的。”然后这件事就引发了许多评论,更多人对林妙可这样的未成年小女孩在微博上被一些人用语言调戏是很气愤的。这时李开复站在布道说教的高度转发了林妙可的微博,并附上他的评论:“妙可小妹妹:你长大会慢慢理解:1)评估”有害的言论“是相当主观的事情,2)愤怒的人,越堵越愤怒。3)堵的人,越堵就越霸道独裁。4)言论自由应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打造健康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容忍更多言论,而不是主观地去堵。”由于李开复是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士,他的这番评论由于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确而激起公愤。于是许多人开始炮轰李开复,甚至也有人过激地找到李开复全家人的合照,说李开复的两个女儿“下面很好吃”。事情就是这样。那么我们来看看李开复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引发许多人的愤怒?染香为你分析如下:1. 李开复出于对“观点卡位”的追求,而在一个正确的场景下说出了错误的话,虽然他认为是正确的话。本来在这样的场景下,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先批评调戏林妙可的人,然后再去安慰和开解林妙可。而李开复的观点看起来更像是在为调戏林妙可的人辩护,将调戏性的言论视为言论自由。别忘了,公众是用情绪思考问题的。2. 李开复开解林妙可的言论并不像是在对一个未成年女孩说话,而更像是在国会演讲。他站得很高,不去谈侮辱性的言论,而直接讲起了言论自由等政治概念,从而忽视了去表达基于正确场景的正确言论。3. 如果李开复发表普通人的正常言论,那么这是很多普通人正在做的事情,但对李开复来说这么去表达这些平淡无奇的正确言论,并不能烘托出他的人生导师的形象,他要么不发表言论,要发表的言论的话也必须是观点独特,具有高度,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追求“观点卡位”。4. 也许你会问李开复为什么不去谴责调戏林妙可的人?李开复是一位精明过人的人,他很清楚去谴责调戏林妙可的人并不符合他的政治正确。事实上你也看不到任何一位公知大腕会去谴责调戏林妙可的人。5. 李开复活跃在公知圈,对于以反政府为潜在使命的公知圈来说,林妙可却是一位有着原罪的小女孩,因为她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唱了《歌唱祖国》这首红歌。李开复也清楚调戏林妙可的人基本上就是跟在公知后面反政府的那些人,而基于公知圈的潜规则,李开复绝对不可能会向和自己处于同一战壕的、将来会为自己冲锋在前和挡子弹的战友们和支持者开炮。李开复之所以拿言论自由来说事,其实就是想在自己的战友和支持者面前表现自己的政治正确,以拉拢感情。6. 李开复把调戏林妙可事件的性质上升到言论自由层面,他就掉进了“扯不清楚”的陷阱,因为“言论自由”是一个辩论空间很大的话题。李开复后来还发布了另一篇微博来为自己辩护:【言论自由 vs. 侮辱诽谤】1)关于“要求新浪对于有害言论除根”,我更希望包容言论自由,2)反对过分审查并非支持侮辱诽谤,更非从事侮辱诽谤,请勿偷换概念,3)若有侮辱诽谤,新浪有举报措施,也可以告上法院,4)侮辱诽谤他人的人,若是有名有姓,伤害的是自己;若是拿钱做打手,伤害的是付钱者。从这篇微博中,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李开复拿出应有的态度去批评那些调戏林妙可的人。李开复究竟做错了什么?一言以蔽之,李开复的错误在于他的态度,他缺少符合公众期望的正确态度。
2,谁知道李开复老师的成长经历?
李开复的简介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谷歌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亚洲研究院(旧称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他因过去的雇主微软和Google在2005年的法律纠纷而成为公众的焦点。李开复生于台湾台北市,祖籍四川省。目前李开复居住于北京市。在美国上大学时曾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成就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3,李开复其人生平
1961年生于台湾。 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李开复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此前他还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李博士在Cosmo任职期间,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担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多个产品系列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网络产品策略的制定。李开复在苹果公司任职六年中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其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他们后来开发出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产品。 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4,李开复是谁啊?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两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5,请问李开复的父亲是谁?
李天民
李开复博士的父亲李天民生于四川华阳,13岁就从军,随后前往日本留学,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到台湾。后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对国学颇有研究。
李天民曾经一度活跃在政坛,但因台湾的官场文化让他感到强烈的厌恶,后来他开始将精力转移到国际事务以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的学者很少有人从事近代史的研究。但李天民出于学者的良知,认为台湾在近代史研究方面不应该留下空白,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而不应在历史的研究中掺入太多政治的成分。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收集近代史的资料,并对共产党的多位重要人物进行过研究,60岁以后陆续出版了《刘少奇传》、《林彪传》、《周恩来传》等著作,有的还被译成日文和英文出版。如今,他的几位弟子都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的顶级专家。1993年,已是70多岁的李天民终于重返四川老家,从此,他在母亲坟前痛哭的场景深深地刻在了李开复心中。作为父亲53岁才得来的老来子,李开复与父亲的感情并不亲密,那是他见过父亲的唯一一次流泪。父亲的泪,让他对曾经模糊的故乡产生了奇妙的情感。父亲把一直悬挂在自己书房中的钱穆先生题写的“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的条幅留给了李开复。这些年来,这幅字陪着他往返于中美之间,他一直在用心体会着并用辛劳体现着这幅字的内涵。
6,林妙可事件是什么
林妙可事件是林妙可微博受辱。 事情缘由: 2008年8月8日,因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升国旗等仪式,从而被大家熟知的林妙可,这两天又经历了一段成长的烦恼...... 林妙可现在还是一位14岁的初中生,但她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已达195万之多。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条普通的微博,竟然在网上引来了滔天口水。 事情缘起于2013年3月29日,林妙可一家人去一家面店吃拉面,当晚7:14,@林妙可顺手发了一条带图的微博。我替服务员来抻面,还挺有意思,吃起来更香了,有机会你们也试试自己动手抻面。 原本很健康很生活化的内容,却因受到一个名为“@山川青空”的博友(自称“日本AV女优,正在学中文”)的关注和转发,竟在无聊网友间引发了一些成人话题和不知所谓的露骨调侃! 当晚11点左右,@林妙可连发两条微博,对网友评论表示愤怒,并要求微博网站净化环境! 因成人话题竟涉及14岁女童,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慨和不满。 @山川青空随即发了一条微博致歉,称因自己学中国文化不够透彻,给林妙可带来了麻烦! 可事情到此还没完。 扩展资料: 人民日报评论: 事情到此,没有必要继续借题炒作下去。然而,双方支持者不求共识,不论对错,只要“站队”,互相攻讦,不断在口水战中释放语言暴力,这种现象就不得不正视。 从“艾滋女事件”、“舒淇关闭微博事件”到“林妙可受辱事件”,网络语言暴力从未消失。事实证明,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从这些受害者身上,网友恐怕更能体味“言论自由要有边界”的必要性。 言论有边界,就意味着发言要谨慎,必须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遗憾的是,网上发言轻率、从心所欲常逾矩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些人好指点江山、大发议论,没看清事件全貌就急哄哄妄下结论;有些人习惯了用名利揣度动机,就会以己度人,猜忌善心;有些人经常用屁股来丈量真相,就会坐而论道,发言武断; 有些人总是用情绪代替理性,就会口不择言,言过其实;有些人甚至出于无聊,谩骂、诋毁、造谣……凡此种种,只图口快语惊,博取眼球,导致信息真假难辨不说,有时被水军“裹挟”还不自知,更令人不齿的是,对他人隐私名誉不管不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闻不问。 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就是变相鼓励,微博这一公共平台不免会向着“语言垃圾场”、“戾气集中营”走近一步。 这般结果可以想见,有些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或因一己之私,或图一己之爽,不顾公共利益,加以推波助澜 应对这样的人,需要靠法律规范,靠机制约束,靠网友协力教化。 只有政府、运营商、公众人物和网友共同努力,才能净化网络环境,才不会让语言暴徒将网络文明蹂躏成为一片废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妙可微博受辱
7,林妙可受辱事件是怎么回事?
4岁的童星林妙可在微博中发布了一张照片,并称“我替服务员来抻面,还挺有意思,吃起来更香了。有机会你们也试试自己动手抻面。”但是,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和转发中,有一些留言不堪入目,部分网友用一些污言秽语调戏这位童星。面对这些评论,林妙可的微博愤怒地回应:“网络是该实名了,好坏都该现身了,也好叫你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好好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在看什么,说什么。”“多可怕又可怜又可悲的一群人,以为侮辱别人很开心。”“流氓跳出来,见到就加黑吧。”
林妙可在微博遭受语言暴力的事件引发一番争论,很多网友认为,微博世界是复杂的成人世界,小孩子应该远离,至于家长们,更应该负担起帮助孩子辨识微博上各类信息的任务。
事情到此,没有必要继续借题炒作下去。然而,双方支持者不求共识,不论对错,只要“站队”,互相攻讦,不断在口水战中释放语言暴力,这种现象就不得不正视。
对一个14岁未成年小女孩污言秽语是缺乏道德的表现,林母爱女心切发出命令新浪删贴的微博心情无可厚非,只是语气有点过于太后腔,李开复的言论没有任何错误只是时机不对,被5毛当了靶子,另外,大众对林妙可的反感因为她是一种象征,弄虚作假的象征......
8,李开复回复十问
李开复不敢回复,因为十条中只要有一条经得起推敲,就足以对李开复的公信力造成毁灭性打击。一个公众人物,要想大家相信他所说的话,首先要让大家相信他所说的是真话。
退一步说,周小平是实名质问,如果他的质问的根据是捕风捉影,李开复完全可以用法律来捍卫自己,重树自己的形象;如果质问虽有根据,但以偏概全或者夸大其词了,李开复完全可以一一指出,进行反驳……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回应,其本身也就是一种回应!表示了这篇檄文太突然了,打得他促不及防;表示这篇檄文基本是站在事实之上的,所以他简直无从回应……总之,就是被这篇檄文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用不回应来回应了。
注:上面的的回答是综合了网友观点的,并不是完全自己原创的,望周知!
9,介绍一下李开复。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2012年9月,李开复痛斥citron research报告欺骗投资人。
1966 - 1972台湾就读国立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系RCS(研究计算机科学家),并在1990年七月获得AP(助理教授)的职位。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黑白棋)。
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入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李开复参加活动照片(12张)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开复博士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2010年2月创新工场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谷歌大事
李开复在咏乐汇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及李开复的诉讼。
2.2006-2007:大举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驻清华高科技园谷歌大楼。这一年里李开复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Google总部的信任,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就在全国各大高校宣讲,最后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8月陆续开始上班。
3.2007-2008:发力研发 结盟合作伙伴
从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发布了地图、图书、热榜、生活、输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种新产品,还有若干诸如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等一些搜索功能的优化。与此同时,谷歌阵线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就越能让谷歌摆脱舆论一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反复在各种场合说的四步论:人才、技术、流量、收益,终于将走到最后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击运营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论坛一共举办了26场。在这一年里,百度遭遇央视曝光,让许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和客户转投正努力开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提高6%,谷歌和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缩短了接近8%。
离职创业
李开复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天正式辞职,结束其为期四年的任期。谷歌中国官方和全球均尚未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最新消息显示,谷歌中国将于今天上午或午间宣布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在过去四年中,曾多次传出李开复离职的消息,但最终均被否认。此次离职消息也已在业内流传数日。
据悉,李开复离职后或将自行创业。尚无法得知其离开对谷歌中国的影响。2005年7月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跳槽谷歌,出任谷歌中国区总裁。随后,微软起诉李开复,阻止其跳槽。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开复于2005年12月加盟谷歌。
李开复回到中国后,四处演讲组建团队,并表示将带领谷歌在中国推出更好的产品。谷歌中国遭遇多次危机。尚不清楚其谁会接替其职位。(腾讯科技随后获悉,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将暂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
2009年9月4日,正式宣布从谷歌离职。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博客内首度公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创新工场”,并对新公司做了简短的介绍,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最后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
“创新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天使投资+企业孵化器+创业指导的混合。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高科技公司。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
既有成就
第一,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assistant professor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李开复封面人物(8张)第二,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第三,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第四,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第五,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