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什么?

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ruí。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扩展资料: 緌【ruí 】 基本释义 :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緌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 相关组词:缋緌、緌緌、缨緌、冠緌、隈緌、修緌、翠緌、蝉緌、绅緌、蝉緌、蟹匡、蟹匡、蝉緌等等。
2,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读什么音
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ruí。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扩展资料: 緌【ruí 】 基本释义 :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緌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 相关组词:缋緌、緌緌、缨緌、冠緌、隈緌、修緌、翠緌、蝉緌、绅緌、蝉緌、蟹匡、蟹匡、蝉緌等等。
3,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读什么音? 谢谢!
虞世南《蝉》 诗中的“緌”的读音是ruí。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 扩展资料: 緌【ruí 】 基本释义 :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緌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 相关组词:缋緌、緌緌、缨緌、冠緌、隈緌、修緌、翠緌、蝉緌、绅緌、蝉緌、蟹匡、蟹匡、蝉緌等等。
4,緌的读音是什么?
拼音:ruí(声母r,韵母ui,二声) 基本字义: 1、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2、似缨饰的下垂物 3、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繁体字:緌,部首:糹,拼音:ruí 笔画:14,结构:左右结构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翠緌[cuì ruí]翠羽所制的緌。緌,冠缨下垂的部分。 2、绅緌[shēn ruí]绅,大带;緌,冠带之末梢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 3、缋緌[huì ruí]有画纹的帽带。 4、緌緌[ruí ruí]物下垂貌。 5、缨緌[yīng ruí]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5,緌的发音怎么读
读音: [ruí] 部首: 糹 五笔: XTVG 释义: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
6,緌的读音是什么
緌的读音是ruí。 基本字义 1、缨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2、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3、似缨饰的下垂物。 4、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5、系结 [tie] 6、继续 [continue] 组词: 缋緌、修緌、緌緌、翠緌、缨緌、冠緌、绅緌、蝉緌、蟹匡蝉緌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缋緌 有画纹的帽带。 2、修緌 指蝉的长嘴。緌,系冠缨带,喻蝉喙。 3、緌緌 物下垂貌。 4、翠緌 翠羽所制的緌。緌,冠缨下垂的部分。 5、缨緌 亦作“ 缨绥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