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的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 2,如何给女儿起名字
- 3,男孩起名刘子什么好听
- 4,加涅的学习分类
- 5,学习方法演讲稿
- 6,谒金门·风乍起注音版
- 7,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什么意思
- 8,文学学习的好处?
- 9,冯延巳哪个朝代
- 10,冯延己是什么朝代的人
1,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的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巳读音:[sì]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译文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2,如何给女儿起名字
佑怡( 怡:好心情 ) 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取字往往有出处,大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文学名篇,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出自《孟子 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皆出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郑板桥的名字则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种文化取名的方法一直传承至今,如现代著名作家谢冰心,名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指晶莹洁白如冰之水,这里比喻人内外皎洁,玲珑剔透,品德高尚;楚图南先生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大鹏由北冥起飞,“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图南”表示既定远大目标。而胡乔木的名字则源于《诗经》的《伐木篇》:“出自幽谷,迂于乔木。”乔木是指树干高大的树木,象征着顽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又如“雨巷诗人”戴望舒, “望舒”取自楚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月神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3,男孩起名刘子什么好听
刘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古人取名,常着意于名字的道德意蕴和审美意境,取字往往有出处,大多渊源于诸子典籍和文学名篇,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字出自《孟子 公孙丑》中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其名、字皆出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郑板桥的名字则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种文化取名的方法一直传承至今,如现代著名作家谢冰心,名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指晶莹洁白如冰之水,这里比喻人内外皎洁,玲珑剔透,品德高尚;楚图南先生的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大鹏由北冥起飞,“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图南”表示既定远大目标。而胡乔木的名字则源于《诗经》的《伐木篇》:“出自幽谷,迂于乔木。”乔木是指树干高大的树木,象征着顽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又如“雨巷诗人”戴望舒, “望舒”取自楚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月神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4,加涅的学习分类
加涅把人类的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三是连锁学习。这是一种成系列的单个"S-R"的结合的 学习。有些连锁学习是由肌肉反应组成的,而有些连锁学习完全是言语的。 四是言语联结学习。这是指语言学习中言语的连锁化,包括字词形声义的联想和言语顺序的学习。 五是辨别学习。这是指学习者对某一特别集合中的不同的成份作出不同的反应的学习。 六是概念学习。这是指对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反应的学习。 其中有些概念可以通过学习者与环境的直接接触来获得,但有些概念则要运用语言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才能获得。 七是原理(规则)学习。这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认识或理解。例如,从 对"圆的东西"和"滚动"两个概念间关系的认识中得出"圆的东西会滚动"的规则。 八是解决问题学习。这是规则学习的一个自然的扩大,是一种"高级规则"的学习。 扩展资料: 一、学习结果 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五类结果,表现为五种不同的能力,即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一是言语信息。加涅认为,这是一种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之所以称为"言语信息",是因为"信息是言语的,或者说得比较明确些,信息是可以表达的"。 二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使利用符号成为可能的能力咱例如,读写算是低年级儿童所学习的利用符号的基本种类,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就会以比较复杂的方式来利用符号。智慧技能并不是单一形式,它有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包括四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三是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能力。认知策略可以应用于任何科目的学习。 四是运动技能。加涅认为,这是学习者学习由许多有组织者的肌肉运动所形成的综合活动的能力。运动技能不是指个别的动作,而是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是态度。加涅认为,这是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 在他看来,人的行动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态度又是人的动作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 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涅
5,学习方法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同时也很感激大家的支持和厚爱我以我的切身体验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 一、学习态度 我想要想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端正学习态度,这是最根本的,所谓的那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作保障。如果同学是从心底就对学习抱着一种懈怠,躲避的态度,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想提高成绩是很困难的。也许每次说到学习都会谈到学习态度这个词,有些老生常谈了,但真正做到每天有极佳的精神状态来面对学习是极其困难的,我想推动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从骨子里透着的一种自强和不服输的精神,虽然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但每次看到有同学的成绩更好,就会有像超过的冲动和欲望,而当自己做到了之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依此下去,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也就有了动力,一个充分证明自我价值,得到满足的过程。 二、在家中的学习及一些方法 为什么要单独谈到在家中的学习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在学校上课有老师维持课堂纪律,有紧张而有节奏的教学生活,每个人的学习质量都相差无几,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上自习又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保证学习质量。这样,在家中的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就更加突现出来。我想真正拉开差距的话就是自主学习质量高低,如果在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在辅以有深度、有精度、有长久度的自主学习,那成绩自然好得很快了. 以上都是我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对我的学习非常有用。当然,学习方法还有很多不是每种方法对任何人都适用,因为每种学习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希望你们会考出好成绩。 谢谢大家!
6,谒金门·风乍起注音版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fēng zhà qǐ,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xián yǐn yuān yāng xiāng jìng lǐ,shǒu ruó hóng xìng ruǐ。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dòu yā lán gān dú yǐ,bì yù sāo tóu xié zhuì。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zhōng rì wàng jūn jūn bù zhì,jǔ tóu wén què xǐ。 《谒金门·风乍起》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 译文: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扩展资料 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遍,因此古典歌中写闺阁之怨的也有很多。 这种闺怨诗或多或少从侧面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这首词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 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这两句是双关语,表面写景,实际写情,本来水波不兴,忽然刮来风吹皱了池塘的水,象征着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动荡不安,起伏不平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丈夫远行在外,女主人公孤独一人,不由产生寂寞苦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谒金门·风乍起
7,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什么意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可是有谁知道,这一圈圈的涟漪,却搅动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澜。别看她貌似悠闲,时而逗引鸳鸯,时而揉扯花蕊,过一会儿又倚身在池栏上观看斗鸭,但只消从她懒洋洋的神态上,我们就知她的心思其实全不在此。随着几声喜鹊的欢叫,她的面庞儿顿时就涌上了一阵红晕----盼念已久的丈夫终于回家了,这怎能不令她的心像小鹿儿那样乱撞乱跳?这风不仅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皱了女孩的心
8,文学学习的好处?
1、提高素养,提升自身的品位。 2、是感知社会的触角,各个学科都是融会贯通的,学习文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 3、学习文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学中所含括的智慧、人文精神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 4、学习本国文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何况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更是渊源流长,传承这些文化精髓——文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隐而不现但真真实实的责任。 扩展资料: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9,冯延巳哪个朝代
南唐人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 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 延巳当政期间,先是进攻湖南,大败而归。后是淮南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另一宰相孙晟出使后周被杀。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宋齐丘、陈觉、李征古、冯延巳等为一党,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为一党。几次兵败,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于958年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李征古之罪。宋齐丘放归九华山,不久就饿死在家中,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至此,宋党覆没。而冯延巳属于宋党,居然安然无恙,表明李璟对冯延巳始终信任不疑,也可能是冯延巳作恶不多。罢相两年后,即公元960年,冯延巳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也就是这一年,赵匡胤夺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过一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即位。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常常被政敌指责为“奸佞险诈”(文莹《玉壶清话》卷十),“谄媚险诈”(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他与魏岑、陈觉、查文徽、冯延鲁五人被称为“五鬼”。政敌的攻击,难免言过其实,但冯延巳一再被人指责,似乎也不是毫无根据。冯延巳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确属平庸。比如他曾说:“先主李昪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叹息十天半月,一个地道的田舍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当今主上(李璟),数万军队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样不停地宴乐击鞠,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据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这番话,足见冯延巳政治上的平庸荒唐。 跟李璟、李煜一样,冯延巳也多才多艺,这也是李璟信任他的重要原因。他的才艺文章,连政敌也很佩服。《钓矶立谈》记载孙晟曾经当面指责冯延巳:“君常轻我,我知之矣。文章不如君也,技艺不如君也,诙谐不如君也。”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两处记载,文字虽不一样,但意思相同。看来冯延巳为人确实多才艺,善文章,诙谐幽默。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他又工书法,《佩文斋书画谱》列举南唐十九位书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冯延巳的大名。他的诗也写得工致,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一首。不过冯延巳最著名最有成就的,还是词。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如冯延巳在表现爱情相思苦闷的同时,还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但在词中,是冯延巳第一次在词中表现这种生命的忧患。人生本来就短暂,因此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享受爱情的幸福,在短暂的青春期及时享受爱情的欢乐,可偏偏“别离多,欢会少”。爱情失落的苦闷中又包含着一层生命短暂的忧患,这既强化了爱情失落的苦闷,也表现出了人生的悲剧,从而丰富了词作的思想内涵,提升了词的思想境界。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苦闷。比如前面例举过的《鹊踏枝》中的“闲情”,就很难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一种什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始终缠绕在心头。他的几首《采桑子》词,这个特点最为突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生忧患。冯词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无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读冯词,也会被感动,但需要联想,需要深层的思考。 在艺术上,冯延巳词也有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词中写情,最常见的是情与景交融互写,但情与景交融配置的方式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两种。所渭同向配置,是客观景物蕴含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相同,逆向配置是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性质正好相反。冯延巳词中,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情景的逆向配置,加倍写出了主人公的愁情。面对欢乐之景,尚且苦闷,如果是悲哀之景,其忧愁苦闷更可想而知。 冯延巳的词集名《阳春录》,有的题作《阳春集》,北宋时就有传本,但宋代的本子早就失传。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清代抄刻本也有不少。但各本收词不尽相同,有的收有伪作。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和刘尊明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选自《南唐二主冯延巳词选》)
10,冯延己是什么朝代的人
唐代
冯延巳
〔公元九o三年至九六o年〕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卒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年五十八岁。余事南唐。少有胆识,长以文学见称。尝以白衣见南唐主李璟,璟以为秘书郎,命掌书记。璟即位,用为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后迁户部侍郎,中书侍郎。晋开运三年(公元九四六年)官至宰相。继因弟延鲁等攻福建兵败,为御史所勘,改官太子少傅。后又累迁至左仆射同平章事。刘言叛,周师南侵,因朝臣反对他,极力求去。李璟不许。及江北地尽失,始罢相,但仍为太子少傅。数月后,复为相;曾疾,改太子少傅。卒,谥中心肃。延己以工词名于当时。有一天,李璟戏以他的词句部他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他答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一时传为佳话。原作多散佚,宋陈世修辑为阳春集,得词一百十九首。然除去以他人所著误入者外,仅存九十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