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法律咨询师 > 法律百科 > 正文

目录

1,立夏节的来历、习俗!!!

立夏节的来历、习俗!!!

立夏,在公历5月6日前后。这天能尝到三鲜,有“立夏见三鲜”的谚语,主要指苋莱、蚕豆、蒜苗。解放前,有称人的习俗。午后,村前树上挂着一杆大秤,男女老少都去称体重。也有在家中称的。洛杜开利寺前的石牌楼,曾是立夏称人悬挂大秤之处。立夏称人有个传说:
三国魏蜀吴棺继灭亡,晋朗开国之君司马炎(晋武帝)统一中国。当时在南方边疆,曾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闻知蜀汉后主刘阿斗(即刘禅)被幽禁在都城洛阳,他为了报答诸葛亮的宽容之恩,就请求司马炎在生活上优待阿斗,并在每年立夏这一天,特地前往洛阳,亲自给阿斗称体重,若钵重减轻,他就要起来反晋。可叹亡国昏君刘阿斗竟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话来。

2,立夏为什么要吃鸡蛋 立夏的来历和习俗

说到中国的节气,人们都为之称赞,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因为根据天气的变化,人们把时间划分为了24个节气,而且对于中国的万千农民来说,节气也是看天气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每年的公历5月6日就会出现立夏这个节气。 1.立夏的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产生如果科学的解释就是太阳到达了黄赤交角的45度,一旦看到了这个节气就标志着夏天的开始。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都会相应的举行一些让人铭记的活动,因此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虽然发展到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古时候的天子祭祀炎帝和祝融,但是人们庆祝的心愿还是没有改变。 称人活动 这个有趣的活动据说是起源于三国时代,阿斗被孙夫人抚养,她会在赵子龙面前给阿斗称体重,每一次的周期就是根据立夏来估定,然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情况,发展到现在,立夏称人有的是悬挂在大树上,而且很多情况下是给老人和小孩称。这是一种民间风俗,成为了人们游戏的一种。 斗蛋游戏 相比于其他的节气和节日,立夏的活动相对比较实用,这个简单的游戏就是首先大人用丝线编成蛋的形状,然后放进事先煮熟的鸡蛋或者鸭蛋,然后就是被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了,因为是斗蛋,所以会在蛋上绘画图案,人们互相来比较画的内容。 2.立夏的来历 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后,人们就迎来了比较大的一个节气立夏,这个隆重的日子是人们为了迎接火辣的夏天所设立的,古时候有指时间的钟表,它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时,就是立夏的时节,因为万物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吸收太阳的精华和大地的营养因此是生长最佳时机,立夏代表的就是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一个简单说法。 炎热即将来到的开端就是立夏节气的到来,那时候,雷雨会变得非常频繁,因此给大地也带来了滋润的营养,因为进入了农作物旺盛生长的一个时间段,所以这时候的农民伯伯显得异常忙碌,因为需要时常的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又需要细心呵护。立夏是24大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们通常可以根据这一天的降雨量来判断未来几个月的天气状况。

3,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立夏的由来

  立夏,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相关的诗句

  寓言二首

  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

  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

  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

  壶中天/念奴娇

  朱元夫

  人生有酒,得闲处、便合开怀随意。况对寿、龟仙鹤舞,犹直壶天一醉。蚕麦江村,梅霖院落,立夏明朝是。樽前回首,去年四月十二。依旧洛里吟窝,华台书隐,心事无怀氏。偃鼠醯鸡空扰扰,海月天风谁寄。珠璧祯祥,斗牛光景,预可占斯世。先生出否,明年方六十岁。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 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立夏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的简介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系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此时,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习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立夏节在立夏日。古代有“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的仪式。近代民间,有尝新和秤人之习,此日人们把将熟之小麦、大麦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麦之鲜;或用秤秤人之轻重以祈福。立夏节民间严禁家人坐在门槛上。许多人还习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系夏季开始。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是日,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4,立夏的来历是啥?

立夏节气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立夏的来历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作为衔接春夏的分界点,气候开始炎暑,雷雨增多便是立夏的特点。 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特点,不仅仅能学到到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还能根据各节气的特点去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下面就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立夏的相关知识: 一、立夏的由来: 立夏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古人对立夏是这样记载的:“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也就是说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时,便是到了立夏,这个时节动植物都开始繁茂,果子成熟了,动物也开始长大了。 二、立夏的特点: 在天文学上,每年太阳到达黄经45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时为立夏节气,也就是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这段时间日平均气温开始稳定升达20℃以上,雨水也开始增多。 立夏并不是已经进入了夏天,而是表示即将告别春天,马上到夏天的一个转折。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全国大部分地区因为立夏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让农作物长得很好。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因为雨量迅速增大,也进入了前汛期的盛期,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所以立夏对这些地方变成了水灾的开始,就要开始防汛了。 三、立夏的寓意: 从立夏的寓意来看立夏是人们迎接天气升温的一个表现,因为这时的天气普遍比较炎热。另外,立夏也有代表告别春天,迎接夏日的意思。 其实立夏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寓意就是说明农业上就要开始忙碌了。生活中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总的来说,立夏的寓意就是正式的要进入了夏天了,动植物都开始成熟,农场主们要开始收获这一年的辛苦了。 四、立夏的注意事项: 进入立夏后,天气开始变热,但是早晚温差开始变大,早晚出门一定要记得带着外套。不然一不注意寒流入体,体内又无足够阳气抗御外寒,就容易引发诸如感冒、咽炎、气管炎,咳嗽发热等健康状况。 立夏的时候雨水也开始增多了,所以出门还需要记得带着伞,以免突然降雨导致措手不及,淋雨以后也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