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曼梦幻曲曲式分析
舒曼的《梦幻曲》全曲仅有一个主题,不计反复,总共才4个乐句。曲子每一句的第一小节的旋律完全相同,但作者巧妙地运用和声,把每一句后面旋律进行做的非常丰富多彩: 第一乐句的旋律四度跳进,落在主音上,作者使用主和弦与属和弦,使之显出较为平静的情绪。 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六度跳进的,落在三音上,比前一句显得开阔明亮。 第三乐句旋律是小三度进行,落在降七级音上,作者使用了小七和弦,并将中声部半音下行,低声部则上行了二度,使整个感觉不但紧缩了,而且显得更含蓄。 第四句的旋律再次六度跳进,但和声用的是重属,色彩明亮,向外扩张。 舒曼的生平 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1810—1856)德国人,是19世纪浪漫派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 舒曼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就是他创作的钢琴套曲中的一首。舒曼短暂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幸福而进行斗争,经历了许多的坎坷。
舒曼梦幻曲曲式分析
曲式为再现单三部曲式ABA’ 呈现部A,展开部 B和再现部A均为方整型二部式乐段 调式为F大调,再B段进行转调(三次).A段(一次) 主题由弱起开始,由调式属音上行到主音 a 动机工Ⅰ为:①一②,动机Ⅱ为:③-④ 动机Ⅰ律声部采用迂回式进行,随后上行跳进行成分解主和弦,左手:和声采用低音延续,由长时值的主和弦上行六度跳进,随后下行度级进进入下一动机的主和弦。 ③-④ 舒曼纪念邮票 动机Ⅱ 旋律声部,进入动机开始属到主的上行进行动机的神随后下二度进行模进上行旋律,采用均分型结构,最终停留在调式主和弦五音上(属音)形成正格半终止, a2句⑥一⑦开始再现动机Ⅰ,⑦采扩现形成同头挽尾(扩展再现) ⑧-⑨旋律先采用和弦分解进行,随后进行下二度(小二度)级进最终下行三度小跳停留在调式五音上。调式在⑧最后一个和弦上进行转调,将乐段结束在主调属音C大调上,随后进入B段开始再次转调。 总结:呈现段(A)整体结构平行,平衡方整,和声主要采用T-D的进行,和声比较简单,调性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多离调只是在调尾转向属调,符合呈现段的特点。 发展部B段(9-16小节) b1:9-12小节 b2:13-16小节 调式上,⑨一⑩,采用单音导入(C),将调式从F大调转向近关系g小调上,在11小节将g小调转向关系大调 降B大调。 b.⑬一16小节 是a句的移调再现,在四调式转向d小调,将乐曲推向高潮。最终停留在调式F大调上。 B段总结:中段的主题材料均来源于呈示段,结构也比较单纯没有什么大发展,没有运用栽截、分裂、模进等乐曲展开手法,织体采用四部和声为基础的合唱型织体。从调性布局来看(F-g-降B-d)主要为二度三度关系的转调,为浪漫派的调性转换特征,同时属于近关系调的转调。 再现部A':(17-24小节) A'段为A段的完全再现,只有结尾由原来的转向C大调改为转回主调F大调,用不圆满的完全终止结束乐曲。 本曲结构上非常典型规模调性和声的运用也比较传统,但舒曼用十分规整平衡的结构、传统的和声谱写出了十分浪漫、梦幻的情感确实不失为一首短小精悍的音乐精品。
舒曼的《梦幻曲》 歌词
梦幻曲 作词:毛岗 作曲:古月 演唱:姚莉 月缺的晚上 夜莺啼声凄怆 庭前的黄叶 片片随风飘荡 我回忆梦幻 只觉寂寞旁徨 梦中的人儿 你在何方 我要学做善飞海燕 飞到你的面前 我愿飞翔天涯海角 追随你的踪影 我回忆梦幻 只觉寂寞旁徨 梦中的人儿 你在何方 我回忆梦幻 只觉寂寞旁徨 梦中的人儿 你在何方 http://music.baidu.com/song/66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