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法律咨询师 > 知识库 > 正文
亚太经合组织的运作方式
亚太经合组织的运作方式
提示:

亚太经合组织的运作方式

亚太经合组织的运作方式是贸易投资、经济合作。 1、贸易投资。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APEC的长远目标,但由于APEC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在实现自由化目标的具体步骤上,APEC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即1994年在印尼通过的《茂物宣言》中所确定的,APEC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投资自由化。 此后APEC先后在1995年和1996年通过了实施《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和《马尼拉行动计划》,开始通过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落实各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承诺。 2、经济合作。 自1989年APEC成立起,经济技术合作(E-COTECH)已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具体化的发展过程。1994年的茂物会议将"加强亚太大家庭内的发展合作"正式作为APEC的合作目标之一。 1995年的大阪会议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并列为APEC的两个车轮,确立了ECOTECH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政策共识、共同活动和政策对话。 亚太经合组织面临问题: 经济技术合作一直是发展中成员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所大力倡导的领域。亚洲金融危机后,APEC各成员对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普遍将经济技术合作视为亚太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希望通过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并为中长期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仍大大滞后于贸易投资自由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一些发达成员对经济技术合作态度消极。 第二,APEC成员的多样性特征既为合作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合作的障碍因素。 第三,缺少一个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机制,缺少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合作项目缺乏足够的资金启动。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提示: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论坛性地区经济组织。 基本含义: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始设于1989年,共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该组织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该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机构设置: 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自1993年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举行了近二十次。 2、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部长会议分为APEC部长级会议和APEC专业部长级会议。 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各成员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会议,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始于1989年11月。专业部长级会议,是指讨论中小企业、旅游、环保、教育、科技、通信等问题的部长会议。 3、高官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高官会议是APEC的协调机构,每年举行3-4次会议,该会议始于1989年11月。高官会议一般由各成员司局级或大使级官员组成,提出议题,相互交换意见,协调看法,归纳集中,然后提交部长会议讨论。 会议主要任务是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会议的决定,并为下次领导人和部长会议做准备。因此,有人把高官会议称为部长会议的“实际工作部门”,高官会对上向部长级会议负责,对下总体协调APEC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的工作,是APEC的核心机制。